来源单位:浙江社科发布时间:2018-05-17
浙江社科网刊载了我校学者朱旭光教授、张仁汉博士领衔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团队,系列成果荣获浙江省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性研究类成果)一等奖。
该成果围绕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开展为期十年(2008-2017)的久久为功和持续调研,先后完成省重大招标课题、省质量监督局标准项目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期间形成6份调研报告,发表6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文化改革发展论:文化建设的冷热思考》等阶段性成果。最终完成“调研在前、标准在中、试点在后”的三个政策咨询类成果:《浙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浙江省地方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规范(草案)》。
该成果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温水泡茶慢慢浓”的民生工作,玩不得虚假,弄不得急躁,实践中急于求成的文化GDP模式,往往因供不适求而适得其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激发人员、资金、设施等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功能谱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链与供需绩效评估体系;应把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作为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可衡量、可考核、可落实的新阶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以“重效能、强服务、明规范”为导向,以“地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为突破,建构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操作中优先考虑将浙江实践中的文化礼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和特色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以标准的硬尺度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
该系列研究成果在厘清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共性特点和个性需求基础上,注重学用交融,提出公共文化服务链、绩效评估体系等理论模型,并基于公共文化服务链构建了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供给、需求、管理、保障、绩效评价、后续改进等方面的建设标准,指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重点领域及未来几年亟需废改立的关键标准。
该系列研究成果的学术贡献和实践意义兼备。一方面,前期论文创新性地提出公共文化服务链、供需绩效评估体系等理论观点,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论点被《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广泛转载,被多个厅局级单位书面采纳或简报编发。另一方面,三个政策咨询类成果:《浙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浙江省地方标准《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规范(草案)》,分别得到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等领导批示2次,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在杭州市下城区等地进行试点应用,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可衡量、可考核、可落实的新阶段,以标准的硬尺度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为省政府文件出台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层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浙江经验。
研究团队简介:
朱旭光,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博士。浙江省第一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文化浙江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
张仁汉,浙江传媒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王莹,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生,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文章作者:浙江社科 图片作者: 编辑者:何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