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培养信息 -- 人才培养 -- 正文

拓宽新视野|研究生博学大讲堂之名师堂开讲啦!

发布日期:2023-11-23   点击量:

2023年11月20日上午,研究生博学大讲堂之名师堂第一讲在钱塘校区行政楼607-1求真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文学院主办。本次讲座由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史冠新教授和武汉大学文学院方长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教授、赵思运教授主持评议,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积极到场参与,学习交流。

此次讲座内容包括两个主题:一是由史冠新教授主讲的汉语本体研究与国际中文教学,二是由方长安教授主讲的传播与新诗经典化。

讲座伊始,赵思运老师对博学大讲堂的开设及此次讲座内容做大致介绍。


第一讲,史冠新教授围绕“音节本位教学法”和“汉语疑问系统”展开讲述,首先提出“汉语本体研究”对于国际中文研究与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语言事实与研究的重要价值。接着,史教授由“冲上热搜的‘o’到底应该如何发音”这一问题,具体展开今天的主题讨论,由于汉语音节的属性,提倡国际中文教学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拼音教学法,重视“音节本位教学法”,并进一步阐释了音节本位教学法的两个基本原则,原则一是小于音节的单位不予单独示范发音,原则二则是提出所有音节都采用直读法,没有拼读这一环节。同时,史教授重点强调“音素教学法不可行”,通过列举在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a这个字母的例子展开具体阐述,提倡通过练习来帮助学习者掌握音位教学法。而对“怎么处理现有教材”这一问题,史教授提出“要从韵母开始学”这一重要观点。最后,史教授再次强调音节本位教学的可行性,引发大家思考。

在史教授分享结束之后,由朱文斌院长介绍第二位主讲嘉宾——方长安教授。方教授讲授的主题内容是传播与新诗经典化。方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新诗”的概念,而后引出“新诗经典”的内容,提出“经典作品”在历史长河中未必一直会是经典,但同时其中有一部分作品会一直成为经典。接着,方教授进一步阐释了“新诗经典化”的概念,以“九叶诗派”穆旦的诗歌为例,指出一部作品其经典化的历史过程是漫长的。同时,方教授还介绍了传播与经典化的途径,指出经典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讲授了三种主要的途径,并指出经典化的途径实质上就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接着,方教授还具体阐述了传播语境、语境话语与经典化之间的关系,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指出新诗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特有的话语,核心语境下的话语会影响特定时代的文化传播。最后,方教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 “经典化的反思”。

在两位教授讲述完毕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积极与史冠新教授、方长安教授交流互动。王敏同学、韦袁源同学、刘慧敏同学依次向史冠新教授、方长安教授提问,互动讨论。最后,朱文斌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提出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了专业研究的新视野,提供给大家对专业学习新的思考角度,引发同学们对国际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深入思考。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党委研工部)  版权所有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