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我校召开“十四五”学科建设研讨会暨新一轮申硕动员会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226日,我校“十四五”学科建设研讨会暨新一轮申硕动员会在钱塘校区举行。全体校领导、学部主任,省一流学科负责人、校一级学科负责人、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点培育项目负责人,学院(部)、研究院(中心)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特邀学科骨干等七十余人参加,会议由副校长姚争主持。

校党委书记杨立平在讲话中指出,传播媒介的快节奏、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智能传播的高速发展,给传媒教育带来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以紧跟时代的使命感,在人才培养方式、学生自我发展、观念制度创新、教学场景迭代等四个方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出台背景下,拓展学科建设及学位点的新格局是我校当前的重点工作,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科建设,一是传媒特色是学校学科实现使命担当的前提与基础;二是优势学科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命脉;三是人才团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后盾;四是平台资源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保障和助力。我们必须坚持树立全局观念与整体观念,坚持实施学科建设“一把手”工程,坚持推进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

杨立平强调,全校上下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牢固树立“窗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创一流学科,成功申报更多学位点,培养一流人才,不断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努力奋斗。

校长徐小洲作题为《传媒之变与学科之应》的主题讲话。他从“传媒之变”与“学科之应”两个维度畅谈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宏观发展思路与路径策略。他分析了新科技快速发展改变传媒生产与经营,重塑传媒新形态;传媒将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方式影响人类社会,进而改变未来世界;传媒行业的前途取决于媒体人的人性与智性,知识将不再是从业者的决定性因素等三个不可逆转的“传媒之变”,并提出了教育观念要从培养适应者转向变革者、科创模式要从跟踪式转向引领式、学科体制要从修修补补转向系统再造等三个从有为到有位的“学科之应”。

学科代表,省一流学科A类戏剧与影视学负责人姚争、新闻传播学负责人李文冰,省一流学科B类信息与通信工程负责人俞定国、公共管理学负责人张雷、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朱文斌,分别基于学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本学科发展规划。

艺术学部主任陈旭光、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吴飞、工学部主任李世鹏分别作了发言。陈旭光提出交叉学科与科技赋能的新文科理念、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艺术学学科目录调整等“三个现实背景”,并指出要通过踏实做好学部日常工作这个“基本点”,实现学校高水平发展。吴飞提出人文社科学部的自身定位是引领学术探索、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孵化有发展力的团队及项目的前提基础,要通过内外调研、建章立制、落实到人、刊物培育等路径实现学术平台、学术成果、学部生态、跨学科团队的多维建设目标。李世鹏提出工学部要通过机制突破、政策支持、资源汇聚、平台打造、路径开辟、摆脱舒适区、创造师生发展新空间等方式,在教学和科研、人才引育、学生培养和学术声誉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作题为《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背景下的学科建设思考》发言,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文苗作题为《对位·对标·对策——关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三对’思考”》发言。职能部门代表、人事处处长章周炎提出学校人才工作要坚持学科引领,通过绘好人才队伍“规划图”、搭建人才成长“快车道”等方式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科研创作处处长孙丽园提出从畅通学部运行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凝聚科创平台资源、扶持青年学术人才四方面发挥好科创在学科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杨彩霞作了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审核的政策解读。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党委研工部)  版权所有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