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下午,研究生博学大讲堂之名师堂第五讲在钱塘校区演播楼1908艺稻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文学院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王轻鸿教授担任主讲人,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教授主持。此外,到场的嘉宾还有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黄洁副处长、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杨彩霞副处长、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戴运财教授、郭建玲教授、文学院赵思运教授、谢群副教授等教师,2023级全体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
讲座伊始,由朱院长介绍主讲嘉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轻鸿教授。王轻鸿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拓展”为主题开展内容分享。首先,王教授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学科在文化方面的发展演进。我国的文化体系一直以来对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17、18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习俗和人文观念做相应的调查研究,19世纪,大量外国商人,外交官来华,产生学习中文的需求,我国开始对来华人员进行汉语培训。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1950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立,迎来了第一批东欧学生。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汉语专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
王轻鸿教授还提到,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懂教育学、心理学还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还要理解文化知识。近年来,还出现了区域国别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结合,称为区域国别中文教育。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如服饰、饮食、戏剧,文化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国际中文教育在文化方面如何教,以及在教学上如何求新,现在依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朱文斌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王轻鸿教授的分享为同学们开拓了研究视野,引发了同学们对国际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