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培养信息 -- 人才培养 -- 正文

浙江大学盘剑教授莅临“博学大讲堂”开讲

发布日期:2023-12-02   点击量:

2023121下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盘剑教授应邀莅临我校研究生“博学大讲堂”,以“中国动画的称谓变化与艺术演进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承办,艺术专业研究生和动画专业本科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之初,盘剑教授指出中国动画称谓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不断演进,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他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三个问题:第一,动画称谓如何获得、怎样变化的?第二,随着称谓的变化,动画艺术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三,这些变化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成熟?随后,盘剑教授从三个时间段梳理了中国动画的称谓变化,通过变化观照其背后的演进逻辑。

首先是1923年至1949年,中国卡通片借鉴美国动画高阶起步。通过经典的卡通片《海绵宝宝》《猫和老鼠》来介绍了这一时段卡通片的特征,具有典型的话语体系,在思想方面也会有同情弱者的倾向。然后盘剑教授以我国的《铁扇公主》为例,讲述了中国动画如何“卡通”的问题,如美国卡通片的人物具有“头大身子小”“身体部位可以任意脱卸”等特征,而在《铁扇公主》中,猪八戒薅下耳朵变成扇子也是对应了这种特质,生动形象。他指出,这就是动画的特征,无所不能的表现。

其次是1949年至2004年美术片取代卡通片,建立中国民族动画。先介绍了“美术片”概念的提出和应用,由此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为什么要改卡通片为美术片?这里面包含了政治需求、文化回归、艺术创新等要素。他指出美术片具有四个特点:摆脱对外模仿,回归民族传统;消解漫画,弱化娱乐,强调教化;创建水墨动画、剪纸片、折纸片;非大众化与非商业化等特点,随后播放了水墨动画《牧笛》,通过影片让同学们有了更深的感悟。

最后是2004年至当下及未来,动漫/国漫的再卡通化和再民族化。盘剑教授通过三个问题来讲授这部分内容。一是何为“动漫”?介绍了动漫的起源以及特征;二是“动漫”何为?指出了动漫再卡通化一方面会有一些意义,如回归动画的主流,当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的范畴发生了一些改变,AIGC文化属于广义上的动漫产业;另一方面,动漫也会存在过度的模仿,出现“哈日”“哈美”等弊端;三是何为“国漫”?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漫画特征的动画以及再卡通化和再民族化。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凌广老师对于本次讲座做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细致梳理了中国动画称谓变化和艺术演进的历程,视野宏阔,深入浅出。对于动画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称谓演进十分有必要,掌握称谓演进逻辑能够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动画,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努力为国漫的崛起做贡献。


文:徐凯悦 图:赖思羽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