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浙江传媒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下沙校区演播楼22楼开幕。
副校长姚争、特邀嘉宾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飞、《未来传播》执行主编、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静平、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副处长黄洁、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崔波、副院长李欣、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礼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罗兵、王润等领导、嘉宾和老师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由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研究院联合主办。共青团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分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会承办。论坛以“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业的转型与坚守”为主题,剖析传媒产业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营造新闻与传播学科学术氛围,开拓校内外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在校研究生研究能力、学术水平。论坛共收到全国56所高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投稿共154篇论文,论坛组委会按照严格评审程序评选出获奖论文42篇,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31所高校共4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受邀与我校研究生一起参会。
“今天的浙传像这个暖冬一样正在汇聚知识交汇的暖流。”上午9时,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致论坛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参加论坛的国内各高校研究生同学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为本届论坛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简要介绍了本校概况、研究生教育情况和本届论坛整体情况后,姚校长希望同学们以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契机,充分展现研究生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自己的科研水平及成果,活跃学术思想对话,激发钻研学术的热情,增加见识、增进感情、增长才干,真正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宣布本次学术论坛获奖名单。随后举行了颁奖典礼。
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从希望哲学的视角看新闻观念的变革》的学术讲座。
吴飞教授指出:“揭露问题并不代表解决问题,按照希望新闻学的理念,媒体有义务去防止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因此报道者选择角度能够为事件提供可视性和意义,而希望是反对恐惧最高昂的情绪,也是最富人性的情致,它能为人类开拓出最辽阔、最明亮的生存境遇。”
曾静平教授作了题为《5G赋能时代的科研课题选择与论文创作》的学术讲座。曾教授介绍了2G到5G的时代变迁,重点强调了5G时代下的三个特点,即超快速度、超高密度和超低时延,对5G智能传播这一时代现象,阐释了5G赋能逻辑关系。曾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5G时代科研课题和论文选题的新方向,并建议同学们小题大做、深耕作透。
论文宣讲环节,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场由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润博士主持。吴飞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下午的论文宣讲由本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罗兵副教授主持,曾静平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刘战伟、苏州大学张晶等博士研究生,上海大学陈正耀、湖北大学王斌、湖南科技大学徐甜、刘潇潇,浙江传媒学院吴雪、刘畅、张天祎、陈琦,南京师范大学白龙、安徽大学王培琳、杭州师范大学聂晴晴、西南大学德吉桑姆等硕士研究生同学宣讲了自己的论文。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学习指正,现场气氛热烈。
吴飞教授从论文选题、创新点、不足之处等几个方面对以上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曾静平教授在点评中着重强调了如何提取关键词、以及论文摘要写作的重要性,从论文的发表角度,他指出同学们应该重点关注论文标题和摘要的写作。
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张邦卫教授致论坛闭幕词,他感谢各位嘉宾和远道而来的同学们对本届论坛的支持,并祝与会同学保持学术的热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取得学业的成功。浙江传媒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至此圆满落幕。本次学术论坛让同学们感受学术交流的激情,思想深度的丰富与魅力。通过现场的学术讲座与论文点评,相信同学们的学术水平会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