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的碰撞和融合”---中国戏曲学院冉常建教授来校讲座

发布日期:2023-10-18   点击量:

2023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冉常建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了“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的碰撞与融合”的主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是我校研究生“博学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戏剧影视研究院与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管理处联合主办。学校副校长姚争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讲座由戏剧影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伏涤修教授主持。

讲座之初,冉常建教授指出当今社会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深入研究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的碰撞与融合,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与现实内涵。

冉常建教授首先谈到了在戏曲领域他对表意主义美学和写实主义美学的思考。受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影响,戏曲舞台的呈现上往往是虚实相生的。例如在一个非常空的空间里表现两个人物漆黑的室内武打,因为现实空间的环境在舞台上根本不存在,于是演员通过虚拟的表演来模仿出现实环境和卓越的武打。京剧《天女散花》是梅兰芳排演的一出古装神话歌舞剧,其创作源自于有一次梅兰芳在朋友家里看到的一幅《散花图》,图上仙女风带飘逸,体态轻盈,于是这使他产生了舞动的意念,又因此而想到了敦煌壁画的飞天仙女,于是他把画意化为舞台形象,创造出形如对黄飞天的神韵,以展现仙女之美。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戏剧环境是空灵性的环境,而非逼真性的生活环境,而也正是由于戏曲环境的空灵性,戏曲创作者就可以在有限的舞台上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意向,从而使故事情节自由的展开。中国戏曲就是以程式性歌舞意象表现审美生活的表意主义戏剧。

其次,冉常建教授谈到了戏曲作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产物自己的相关思考。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跟戏曲结缘,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也与戏曲结缘,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同样跟戏曲结缘。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戏曲艺术不断为电视业提供滋养,电视业始终为戏曲艺术提供平台,在二者的碰撞和交融中,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美学特性的电视戏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内容,我们的演员,我们的神韵,我们的美学与西方技术一道构成了独特的属于中华文化的结合产物。

此外,冉常建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当今戏曲艺术发展与电视业结合的多样形态,如以电影手段表现戏曲内容的戏曲电影,通过二者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了运用电影的特殊手段来加强和丰富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以及吸收戏曲的营养来拓展电影艺术表现力的双重完善。再比如黄梅调电影。黄梅调来拍摄电影,这种方式即柔和了当时的电影拍摄技巧和表演方式,同时又整合了时代曲式唱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戏曲情调的电影风格。

最后,冉常建教授认为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华,既吸收世界影视艺术的营养,又坚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从而实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在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实践中的融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与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建立“中国学派”的电影体系。戏曲与电影经历了上百年碰撞与融合,不仅曾经互相吸收营养,此后还将继续互相扶持着发展下去。


Copyright © 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党委研工部)  版权所有

中国 · 浙江 ·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